- UID
- 262
|
2#
发表于 2024-7-27 01:32
| 只看该作者
答阿容问
其实所谓的“学院派”只不过是(我认为的)初期段位提升最快最容易的路径,而下三段的学习班则全部都是“速成班”。诚然,根据每个学员不同的初始属性因材施教特异化地教学是最理想的形式,然而事实是一来我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好吧,也包括能力);二来当时最重要的目标是快速培养大量的入段玩家。把各异的初始属性洗点掉后再统一教学是(我当时认为的)可以大规模量产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能量产足够的一段,就可以在其中选拔培养相当数量的二段三段。等到达到三段后,再把以前被洗掉的天赋点回来,就可以做到基础稳固又有特长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那一天)。至于数学和逻辑的门槛问题,我确实没有重视过,直到小眯和小罗这两个清北生陆续在这两个部分暴露了严重问题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这两点对于至少本科在读的论坛众会是个无法逾越的沟。我并不认可能够接纳和不能接纳理论的论坛玩家水平逐渐拉开导致无法同台的说法。事实上直到广义上的论坛(含包铺、小筑、新基等)的最后一场版杀(存疑,也有可能是倒数第二场),“学院派”和“野生派”的水平也没有明显的分野——三段两个都是野生派、(稳定的)二段两个都是(纯)学院派,一段的有纯与不纯的学院派,还有诸多发挥不稳定的方差较大的纯野生派。
至于公理公设,我承认这是一个我强加上去的点,也的确是个过于简化的理性人模型。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也许是可以理解但不能完全接受。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而且“版杀为大”也就是个笑话。其实在我之前[和之后]你们就已经[也曾]领受过比如Y的温柔和任性、X的风度和善良。这些都是不符合公设的。公设的要求可谓是“不择手段”,而他们的行为则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W总是被他们批评(也许用“劝”更合适些)“下手太重”?个中原因,想应是在他们的圈子中W的生态位并不高,九段和八段可以率性而为,可七段就必须全力以赴了。同样是“最后一场版杀”,相对居首的三段千羽和微雨也可以任性,但其他人似乎没有相应的资本。就像某某说过的那样,“有段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其实我本有想过加一条公设——在可以保证胜利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胜利。但后来想想这也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毕竟有的人就喜欢变着花样的炫技来赢。有段,公设就限制不了性格了。但我一直不支持没段任性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我最终并没有改变公设。其实你所说的X的简单做法,就是只提供公理而不提供公设,然后让玩家自己总结公设(打成玩法共识)。或许是我揠苗助长了。
你对“公共知识”的理解很透彻。也正是因为逻辑最容易达成公共知识,且对大众的门槛普遍不高,它才成为学院派的标准。试想,如果有玩家可以凭“感觉”快速地得知所有人的身份但无法道出原委使人信服,表现起来应该就和第一天通过主办知道身份表差不多。好像包铺保存的规则里就有这么一种(参官方规则3#特殊模式2),现在想来应该是为了锻炼此类玩家的【说服】技能吧。至于同质化,这确实是一个无法避开的现象,但高段玩家想到更好的最优解和稳定解并被原低段玩家理解并接受,使得后者提升,而再次在陷入同质化的环境中再想到更更好的解自我进步,不也是一种共同进步吗?我想庄墨在论坛同人中被评2-3应该是可以佐证这个进步的。
和你不同,我认为,弹丸2恰恰相反,根本没有统一理论,每个玩家的个性技能都非常强,强到完全无法洗点再走别人的路的程度。举我们熟悉的,X和Y的技能树可能在四段甚至更早就开始分叉了。只不过因为他们彼此太熟悉了,换位思考又登峰造极,才会使场面变得很精彩。但是这精彩也只是他们的,对我们则只有迷茫。如果说华胥引和弹丸一的暗流涌动至少还有树洞教学,那么弹丸二则是一场大型脑杀,明示在场上的信息可能连1%都不到。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所谓的“潜规则”其实只约束学院派的下三段。如果我们坚持下去了,培养出能够匹敌甚至超越羽雨的学院派,并使之觉醒个性技能,想必结局就大不一样了。这应该是一个遗憾吧。
最后,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包铺的历史场戏中有趋势越到后面写总结的玩家就越少了呢?我想这应该不是我的锅。(但这可能应该是他们失望的一个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