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分享] 我对下三段以及段位评价方法的一些理解。

以下内容是在给绯夜开的某一次群杀写段位分析时写的,基本上总结了我目前对于下三段的理解。
一般来说,评段是在基准段位(如果原先有评段)的基础上,做出不符合(即低于)段位表现的行为扣分,做出超出(高于)段位表现的行为加分。加分或扣分超出段位允许的浮动范围则对段位进行调整。
一段的核心是逻辑——如果一个玩家所有的行为(包括在场上的发言)都符合逻辑的话,即可认为他具有一段的水平。而如果没有统一的大前提,很难判断玩家的玩法是否符合逻辑,所以在此处引入了公理公设,默认所有玩家都充分了解规则并且会为了自己阵营的胜利努力。而玩法符合逻辑,即一段的两个最明显的表现型就是:a.狼人刀中特(或者刀民局刀中民),村民票/毒中狼;b.如果你是村民阵营,不会因为发言被其他人认黑。
二段的核心是换位思考——即不仅在自己的立场上能讲清楚逻辑,还可以站在其他人的角度使用逻辑进行分析。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站在其他人角度“换位思考”时,已知的自己的底牌是不能作为推理依据的,只能以公理公设和假设的他人的底牌为推理依据去分析。掌握了核心技能之后,如果二段玩家想模拟别的身份,如一个女巫想表现得像村民时,其他一段玩家是没有办法仅通过发言去判断这个玩家是女巫的,而只能得到“他是村民”的结论。另外一个二段玩家比较常用到的技能是身份矩阵,即除了自己填一份每个玩家对应的身份表外,通过换位思考分析出每位玩家眼里的身份表,再像做数独一样填出完整的身份表。
三段的核心是全局规划——即玩家在拿到身份后就能根据所知的信息进行布局,如狼发现存在黑情侣狼群少一狼时根据规则和玩家习惯确定狼队的打法。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全局规划不是死的。虽然大方向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但场上的局势并不可能完全符合预期,所以玩家要随时根据场上的局势调整自己的规划细节。相比于二段,三段多了全局视角,即分析局势时,不需要着眼于某一个点去换位思考,而可以综合考虑多个矛盾点。

玩家的段位表现,一般有学院派野生派两种。学院派特指在Cici提出的段位教学方案下,完全按照Cici所教授的方法进行游戏的玩家;而野生派玩家则会在游戏过程中使用多种Cici教学方案外的其他玩法。作为能够使用学院派方法的野生派玩家,我个人其实是不赞成玩家完全使用学院派方法的。一方面,学院派理论固定,如果所有玩家采用同一个玩法,则会导致表现型的趋同,影响游戏的可玩性;另一方面,Cici的学院派理论是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展开的,但事实上没有玩家是真正的“理性人”,每个人都必然存在一些自己的局限和自己专属的优势。

评价段位时,一般会观察玩家多个维度的表现,如做身份、抿身份、场上发言、场下决策等等。若玩家并未经过学院派的训练(不能做到各个维度水平一致),则有可能在不同的维度表现出不同的段位水平,如擅长做身份的玩家未必擅长抿身份、擅长运用逻辑说服他人的玩家在自己做决策时未必能足够理性。一般以多维度中的最短板作为最终段位评价,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某位玩家在其中一个维度足够强,产生的优势超过了其他维度不够强而带来的劣势,那么根据最终在游戏中达到的效果进行评段(如C02三国演义场的千羽,即便身份做得不算好,发言被不少人认狼,但抿中身份连续两刀取胜,分析玩家身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即能够被评为三段)。
你以为你以为的都是你以为的吗

我也对下三段以及段位评价方法做一些理解

承接回忆录《我与论坛》23#,那个帖歪楼有些严重。
学院派的评段系统有一个基本的架构,根据史料(论坛数据和QQ聊天记录,反正也是我设计的,最终解释权在我),一段的标准在于逻辑,在公理公设下可以做到“做什么像什么”,即会合理地布置单线。作为优势阵营的身份的话,仅凭这个玩家自己的发言“认得起”他的角色是这个身份[阿容b]。而对于少数阵营,伪装身份失败不属于不达标,因此被[阿容a-2]不算作扣分点,但结合公理公设和优势阵营角色的特点,要做到[阿容a-1]。总的来说,对于一段我与楼主的理解一致。

对于二段,核心技能换位思考,由此衍生出攻击技能“一阶反馈”(身份矩阵)、防御技能“双线身份”。此外,博弈论也是常用技能,玩家要学会使用混合策略,特别是在面对比自己段位高的对手时,如果双方都采取纯策略则自己会处于劣势,而混合策略可以达到的效果是无论对方比自己高多少,他都不会在自己这里占到更多的便宜。
双线身份和阿容的“模拟身份”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相同。根据身份本身的定位(处于优势阵营或者少数阵营)和玩家是否打算坐实这个身份可以分为“实线”和“虚线”,而双线表层称为“明线”,里层称为“暗线”,由此产生四种搭配:零型——双实线;壹型:明实暗虚;贰型:明虚暗实;叁型:双虚线。具体布置方法和应用由于已将版权卖与阿容,此处不细表。但需要提醒的是,二段玩家具备双线技能不代表他一定会使用该技能,也就是说二段玩家用单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他表面上看起来是XX就一定不是XX”的推理属于预设前提,是要扣分的。一阶反馈如阿容言。
这里再多说两句换位思考。二段的换位思考其实只是起点,根据我的理解,换位思考是一个始于二段贯彻始终的技能。之所以把它放在二段的“技能树”里面,只是因为一段玩家往往不具备该技能,一段玩家所有的往往是“以己度人”。换位思考和全局观念构成布局的两个重要前置技能,比如华胥引容浔的布局,除了抓到狼执夙和先知女巫爱神狼大换身份的全局观[6#]外,很大程度依赖于对慕容安的换位思考。这里可以说“建模”就是换位思考的高端体现。表面上看(也是慕容安自己理解的)是慕容安识破了容浔的布局打死不上钩,但实际上是她非常配合地一步步走进容浔为她设计的圈套中,甚至容浔都感叹她竟会如此配合[11#]。然而“换位思考”的技能点能点多高取决于玩家本身其他的属性,像是过于理性以及同理心较低的人就不会在这上面点得很高。比如容模第一晚X没自刀的几个可能解释:1. 他没有反馈出阿容的反馈[53#]
2. 他反馈出了阿容的反馈[73#]
3. 他没有反馈阿容的反馈(或者说他认为是否反馈阿容的反馈不重要),只是基于一般决策:
  3a. 首刀女巫是最优解
  3b. 自刀对直接容错无益,即使被救,第二晚不被追刀仍难逃嫌疑
我个人觉得3的可能性更大。
这也造成了一个如果场上只有一个高段位,而其他玩家相对段位都较低(相差二段或以上)的情况下,高段玩家如果是黑方会很难玩的局面。
如果高段玩家藏马甲或者不出力,则是违反公设爆黑;
如果高段玩家不藏马甲且出力,那么他就会与许多角色建立联系,就成为了先知验的最佳对象(虽然我们不建议验神偷懒,但一方面不是所有玩家都遵循这一建议,另一方面如果他真的成为了焦点,验他也符合公设)。
在这两个前提下,高段黑就必须做好跳先知的准备了,更多时候是自跳,因为派别人跳不放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艾露莎和一条拓麻被首验了,华佗、元春和X(论坛同人)自跳先知。
以上局面出现的必然性大大降低了高段玩家的游戏体验(特别是一场中只有一个高段位的时候),个人被针对、布局受限制等等。好像跑远了。

对于三段,技能上攻防各有level up:攻击上由一阶反馈升级到二阶反馈;防御上由双线身份升级到三线身份。然而如果把三段理解为一个加强版的二段就大错特错了,这同时也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三段开始就要有全局性的考量了,比如二段的挡刀可能只是两个角色之间的互换身份,三段开始就要考虑全局性的大换身份,并使之成为可能。所以攻防要提高,毕竟“身份抿不对,布局全白费”。这种布局可以有开环和闭环两种形式。
开环就是一开始制定好计划,然后严格照着这个计划执行。由于场上瞬息万变,开环布局对玩家的抿身份、做身份以及全局把握能力都是个极大的考验。要一开始就考虑到几乎所有的可能性,时间越长,岔路越多。
闭环就是时刻根据场上局势的变化调整布局的重点和方向,看起来比开环容易一些,但依旧非常考验玩家的临场反应。对在线时间的要求也较高。比如弹丸1的山田,就是因为临场反应不过关被抓出来的。血骑的狼队和红楼梦的爱神也是因为在线时间被先手了导致处于劣势。

结合九训来看,对于玩家的普遍要求包括毅、服、省;一段的主要要求包括审、理、谦;二段变和勤;三段谋。

TOP

返回列表